您好,欢迎来到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网站!

个人中心| 设为首页| 收藏此页| 无障碍| 关怀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动态

中宣部“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贵州省区域内民族音乐采风录制组走进雷山县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3月2日,中宣部“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贵州省区域内民族音乐采风录制组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现场录制了《铜鼓舞》《苗族飞歌》《苗族酒歌》等曲目。








铜鼓舞是苗族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等。




苗族有崇拜鼓的风俗,每个支系都有铜鼓或木鼓,一般每隔13年就要过一次鼓藏节,宰水牯牛或猪来祭鼓。与此同时,人们还要跳起祭鼓舞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追念以及祈福人丁兴旺。




据贵州《八寨县志稿》记载,在击铜鼓时,“以绳耳悬之,一人执木槌力击,一人以木桶合之,一击一合,使其声洪而应远”。舞者则围成圆圈,踏着顿抑分明、铿锵有力的鼓声,时里时外,且进且退,至兴高采烈时,还击掌呼号,喊出“嗨哧哧”之声以助兴。其动作主要来源于狩猎生活、农业生产劳动和对动物形态动作的模拟,如“骑马”“赶鸭”“捕鱼”“捞虾”等。



据掌坳村铜鼓传承人吴永超介绍,雷山苗族铜鼓舞相传有12种,其中一种已经失传,目前能收集到的有捉蟹舞、翻身舞、迎客舞、获猎舞、鸭步舞、送客舞、祭鼓舞、放牧舞、捞虾舞、送鼓舞、共欢舞11种。


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ee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主要流行于贵州雷山、台江、剑河、凯里等地。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时,一般要唱飞歌。


据朗德苗族飞歌传承人杨兴丽介绍,苗族飞歌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曲调大致固定,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酒歌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唱法。比如,在婚嫁或进新房酒宴上,人们豪饮高歌、互相敬酒或猜拳劝酒等都在唱酒歌。





民歌的演唱形式多变,唱腔独特,节奏自由宽广,旋律起伏跌宕。但是随着民族文化的统一,很多民族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音乐都面临着没有继承人,苗族民歌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所以对于民族的特色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在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时候,可以跟随艺术多元化的趋势,对传统的民间音乐加以创新发展。